梅园新村观后感(合集五篇)

观后感 2024-06-07 点击:

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梅园新村观后感(合集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梅园新村观后感1

梅本就是圣洁高雅、坚韧不拔、争报人间春的象征,梅园新村内住着的人让这个象征更加真实化、具体化,更加深入人心。1945年8月抗日战争的结束,让饱受战火的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然而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激化,内战一触即发,于是和平谈判就这么产生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深入虎穴,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展开了为期将近一年的和平谈判。梅园新村纪念馆便从一定程度上向世人讲述着当时的故事。

陈列馆中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大门的照片为原型,当凭一座铜像,就已经折服于他特定环境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周恩来,一个唯一令国共两党敌我双方都肃然起敬、恭之为圣的英豪其力透于智和善,是大智大善,两阵中再无二人取代,旷世古今。贤达分两类,能与仁,常见于屈其威,口服;仁,令人服,常见与折起善,心服。对周公,却是心服口服。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局势有多复杂,从现在的谍战片及各类纪录片中便可见一斑。然而展厅中的中共谈判大事记却清楚地记录着从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一直到撤离,几乎每天都在谈判,都在为取得和平而不断努力。每天处于敌对人员的监视中,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周公仍然沉着、坚定,为人民谋求和平,和中共代表团的同志们在国统区广泛的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庭院中庭有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上面雕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画面成S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漫长曲折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接下来二楼的一些旧报纸和文字记载更加真实的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形象,与民主党派形成了统一站线,教育了人民,促进了第二站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到南京博物院,去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也更加深刻的来了解到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更迭,同时折服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与天斗、与人斗,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淘汰,不会掩埋与历史的长河。博物院中现代化的数字馆也让我们惊异现在数字技术的发达和神奇,刺激了我们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从来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有了跨越式地发展,新型的国企、央企层出不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做为央企中惟一一家管理型企业,我们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自身实际,服务宏观调控,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打造中储粮铁军队伍;做为一名年轻的员工,我们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学习党的纲领,拥护党的章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做,专注认真的学,谦虚诚恳的问,让这次参观带给内心的触动化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梅园新村观后感2

8月16日,我们幸运草小队的成员一起到梅园新村开展“绘红色地图,写寻访日记”活动。

刚进梅园新村,就看到了一座周恩来的铜像,听妈妈说,这是以周恩来爷爷当年走出梅园新村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进入纪念馆的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周等领导人的雕像。浮雕上的风和云象征着他们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往里走,陆续记载着周生平做过的伟大事迹。重点记载的是:19参观梅园新村有感作文年5月到19参观梅园新村有感作文年3月以周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在国共谈判的每一个回合,周恩来爷爷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而在具体问题上又善于采取灵活的策略。这体现了他一心为国,无私忘我的人格魅力。

纪念馆的第二层,展示了一些周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如:手表、大衣、皮包……从他用过的这些物品中可以看出周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在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有不少活动经费,但他们的吃、穿、用、没有一样是高档的。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上节约,就是给人民多增加积累。

众所周知,中国开国就是周恩来爷爷。他不仅被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也羸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魅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要缅怀周爷爷,就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他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目睹了这些以后,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呀!没有他们这些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梅园新村观后感3

星期天,我们雏鹰假日启明小队游览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一进大门,只见一座雕像矗立在我们眼前。导游小姐肖丽阿姨指着雕像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啊?”“蒋介石?孙中山?周恩来?……”队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这时肖丽阿姨说话了:“大家听好了,这雕刻的是周恩来爷爷他从容不迫地向前迈步。”我心里暗自想为什么要雕刻他走路呢?肖丽阿姨接着说“以前对面楼上住的全是国民党特务,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下,但他毫不畏惧。我仿佛看到了周恩来爷爷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出入梅园、紧张工作的情景。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有不少的活动经费,但他们从不浪费一分钱。他们的吃穿用没有一样好的,没有一样高档的。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上节约,就可以给党。给人民军队多增加些积累,解放区军民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就拿董必武爷爷来说吧:从国共重庆谈判到国共南京谈判,董必武夫妇一直用一条白底兰花床单,前后用了十几年,床单一再缝补,最后很破旧了,他们就把床单从中间剪开,将两边对缝起来继续使用。

他们这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梅园新村观后感4

5月25日下午13点30分,十竹斋艺术集团党总支及各个支部的全体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一同来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学习。

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该尊铜像是以周恩来当年步入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制作的,体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睿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

此次参观学习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周恩来同志家庭篇展馆,周恩来对亲属教育十分严格,制定了“十条家规”。周总理从始至终坚持了对党忠诚,维护大局;敢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大家还参观了周恩来图书馆、周恩来故居、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办公室里有周恩来用过的写字台、椅子、地图等物。据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里的文物都按当年原貌陈列、摆放。简陋朴素的生活条件、处处隐藏着危机和监视的险恶的工作环境,重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工作朴素生活的场景。

通过参观学习,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之艰难,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激励我们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学习他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团结自律,坚忍不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的共产党员。

梅园新村观后感5

梅园新村纪念馆,算是故地重游了,记得十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学生党员活动就已参观过,这次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预备队员再次踏入这一方圣土,更是感触颇多。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会让人想起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纪念馆的一辆黑色小轿车。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领导同志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住进梅园新村17、30、35号。为了工作方便,代表团领导请人在上海买下了这辆1941年美国制造的“别尔克”小轿车。这辆看似平凡的小轿车,正是历史无声的见证人,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多次坐着这辆汽车去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拜访民主人士、护送地下党员,还在这辆车中秘密会见过许多重要人物。

1946年初夏,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来到南京,当时正值淮海战役前夕,由于梅园周围环境已被特务重重监视,为了不暴露张克侠同志的身份,这辆小轿车便充当了周恩来同志与其会面的场所。傍晚这辆车刚驶出梅园就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了,司机老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甩掉尾巴,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接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张克侠。在疾驰的汽车里,汇报了徐州的.军事战况,周恩来听后当即指示:选择有利时机,争取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张克侠率部起义,打开了徐州东北大门,对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像这样的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辆“别尔克”小轿车静静地陈列在纪念馆大厅,虽然式样陈旧,历经风雨,却依然闪耀的光泽。每次来这,我都要驻足片刻,它仿佛使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而是一名光荣的援外医疗队预备队员。在明年的六月,将远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定有许多困难艰辛,但是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一定会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共代表团的光辉业绩。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梅园新村观后感(合集五篇)

http://m.feic31.com/xueshengzuowen/219653.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