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
据“湖南微政务”报道,日前,郴州市纪委监委对近期查处的3起党员领导干部休假期间违纪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临武县委原常委、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常务)何淼仁节假日期间违规与管理服务对象进行赌博活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礼品问题;原郴州市人防办正处级干部刘文杰节假日期间违规出国(境)问题;汝城县汝城钨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正科级干部李湘章休假期间酒后驾车问题。
休假,对近年来倍感压力的公务员来说,无疑是放松自我、休闲享受的“佳期”。眼下,许多公务员朋友都根据安排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年休”。“休假”的日子,确实是相对自由的时间,休闲、娱乐,养精蓄锐,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休假”后的工作,才是对待“休假”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党员干部就把这“休闲、娱乐”理解为没有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赌博收礼、违规出国、酒驾醉驾,甚至妄说妄议……这样一来,简直把自己的身份“放飞”了,让铁的纪律也“休假”了。
近年来,关于领导干部的“双面人生”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他们的“B面人生”,基本就是演绎在“下班”和“休假”之时。他们在“上班”的时候,往往还高调发表“反腐言论”,把自己塑造得十分“清正廉明”。但是,一到“下班”或“休假”时,自己的“魄力”,与“思想”就完全变了样,不惜运用手中的权力做起了各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来。原来,他们“上班”时的诸多高调表现基本都是用来掩饰自己并不纯洁的灵魂而已。而这些不应有的作为,都似乎成了“下班”与“休假”之过。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志确实很在意“以内”和“以外”,把“上班期间”“工作时间”与“下班时间”“休假时间”完全割裂开来。其实,所谓的“以内”和“以外”,都是和平时期的新词汇。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们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时刻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还有什么“以内”“以外”之说呢?现在既然能按时上下班,有周末“双休”,还有适当的“年休”,就当倍加珍惜,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只是在身心上放松一下自我,言行上却不能被“休假”所左右。
固然,倘若要求大家都要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似乎有些苛刻,但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有损党员干部形象,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来,那就不配身份,有负责任了。就像新闻中这几位违纪干部,或被“双开”,或被“处分”,都是在“休假”中忘记身份,过于放松了自己,明知故犯而已。我们常说“忠于党忠于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渗透到骨髓中,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将自己的身份铭刻在心中,“下班”“休假”时才能做到放松心情不放松警惕,放下工作不放下担当。
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的“人民公仆”们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然而,越是如此,越不能在思想上有丝毫的懈怠。佛家都讲“不入沙门不受戒”,何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勤务员”!如果“休假”时就把自己“放飞”到“纪律”之外,那“先锋模范”从何说起,“人民公仆”又怎能相配!面对难得的“休假”机会,大家当倍加珍惜,“放松”自我而不“放飞”自己,让严格要求不“休假”,铁的纪律不“休假”。
第2篇: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南方各地仍有强降雨,防汛抗灾形势依然严峻,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十分紧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更加严实的作风,继续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闻“汛”而动,筑牢防汛抢险“堤坝”。“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部门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据新华社报道,记者7月13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针对当前严峻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决定增派6个部级工作组,由公安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部委负责同志带队,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重庆等7个重点地区指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当天向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五省(市)紧急拨付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亿元。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江西省紧急组织调拨5000床毛毯、5000床毛巾被、5000张折叠床和2000顶帐篷。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行动,按照党中央部署,紧盯防洪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和城市下水道、地势低洼居住区域等,坚决落实责任制,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把防范工作做实做足,筑牢防汛抢险“堤坝”,确保万无一失。
遵“令”而行,挺起危难之时“脊梁”。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能做什么”“为了谁”,毫无疑问,关键时刻最需要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防汛救灾第一线。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答卷。“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承担起“急难险重”的任务,立即组织开展汛期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采取现场察看灾情、开设服务热线、慰问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等“一线工作法”,在关键时刻彰显组织部门过硬作风,发挥组工干部表率作用;注重在防汛救灾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把防汛救灾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的主战场,结合今年防汛抢险一线表现情况,大力选拔重用一批担当作为、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的优秀干部,树立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
令“行”禁止,守住返贫致贫“底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必将是载入中国史册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精心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当前,各地区防洪体系日益完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非工程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保持“枕戈待旦、令行禁止”的状态,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接续推动安全生产、耕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造成的损失,守住返贫致贫“底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第3篇: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要求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过紧日子”的提出,不止一次一年,是基于风险挑战和发展需要的一般的普遍的号召,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常态化”动作。“紧日子”就是“紧作风”。各级应积极响应号召,以“简朴勤廉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力量,共克时艰,造福于民。
持续扎紧实事求是的作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少地区经济出现负增长,也狠狠拉了一把“脱贫攻坚”的尾巴。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风险犹存,挑战很大。越是面对这种情形,越要系统周密认清具体的“山势”,不能单凭一股脑儿的主观热情“大呼”直上。此刻,需要正确处理小积和大胜的关系,进一步坚定信心,勒紧裤带,积蓄能量,踏实脚步,爬坡过坎。过紧日子,是基于实情奔着目标去,紧的是干部的脑袋,不是群众的口袋;紧的是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而不是紧政策、紧投入,是把钱用在最短板、最弱项,用在关乎发展大计、民生大计的最关键之处。面对危机,有的放矢,才能处变不惊,实现事半功倍的预期。
持续扎紧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一番苦哪来一份乐。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在和平年代、发展时期同样需要坚持和传承。井冈山、延安、西花厅、梁家河、塞罕坝等地无不留有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印迹,精神弥足珍贵。时下,世界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行影响还在加剧。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打好“三大攻坚战”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很多“堡垒”要攻,很多“硬仗”要打,必须精打细算,经历一番辛苦、一番斗争才能“拨云见日”。各级要持续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常忆苦经历,过得苦日子,把思想收紧,把作风扎紧。节约一张纸、省聚一顿饭、精简一场会、少建一座楼……不必要的点滴支出汇聚成流,就是为民聚财,就是好的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壮大。简朴务实,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持续扎紧勤廉为民的作风。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毫一末见初心。为民造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怎么困难,再怎么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咬牙攻坚,决不能用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减为民的服务的力度、打民生事业的折扣。应对疫情下的危机,报告提出,中央政府带头,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要求一定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扎紧钱袋,过紧日子,促进的是各级自觉转变角色定位,用廉洁自律的定力、简政简支的杠杆持续撬动民生保障、民生投入的大事业,折射的、要求的就是不能再搞所谓的面子工程、烂尾工程、政绩工程,减少无端的、重复的、不必要的浪费,转而增加“六保”和“六稳”的砝码、增加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充实感、获得感。秉承为民初心,过紧日子,廉洁从政,必将再次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再次汇聚起战胜困难、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群众力量。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过紧日子,更加需要平正以待,更加需要扎实、勤实、务实工作作风,一以贯之抓落实、保预期,为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第4篇: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要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顽疾,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在于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
奏响“减负曲”,在“会议文件”上做减法。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拿出切实举措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实际工作的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赶会议、看文件、写汇报、填表格”是很多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有的干部还是“一个萝卜多个坑”,每天忙忙碌碌,很多时候“摁下葫芦浮起瓢”。还有“留痕管理”比较普遍,开展一项工作要收集、整理大量的图片、文字材料,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做材料”上。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要削减文山会海,就要以上率下,在“会议文件”上做减法: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能口头传达的,绝不写在文件里、放到会议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活动,减少“痕迹材料”的厚度,对基层的工作考核更看重平时、看重实绩。
奏响“担当曲”,在“梳理谋划”上做加法。在工作中,我们看到: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会议是一级一级往下开,文件是一级一级住下发,但最终落实却往往打折扣。这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存在“开会等于落实,发文等于做过”的懒政思想;一方面是一些领导机械式传达,截图式转发,不去梳理,不加消化,囫囵吞枣,会上滔滔不绝,听者却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要提升文件和会议的质量,就要以上率下,在“梳理谋划”上做加法:文件下达和开会前要做足“功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工作的梳理和谋划上。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把问题想得更全面、更细致一些,把措施制定得周密、操作性强些,重点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
奏响“务实曲”,在“调查研究”上求真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经久不衰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必备的基本功。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本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实际,为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可走过场、盆景式等伪调研、虚调研不仅没有实效,反而给基层增加了负担。要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就要以上率下,在“调查研究”上求真实:要大力倡导“四不两直”的调研之风,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真正把身心“沉下去”,把问题“带上来”。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身体力行,一级一级示范,一层一层带动,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http://m.feic31.com/xueshengzuowen/21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