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军讲武堂观后感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学校为了让我们继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特地带我们参观洛川县会议旧址的红色远足活动。
清晨,同学们穿着校服,带好行囊,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向洛川县会议旧址出发了,但对同学们来说去洛川县会议旧址的路是非常遥远的,现代科技的发达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使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同学们的脚步越来越慢,我觉得我该做点什么,于是我想到了曹操行军打仗的计策---望梅止渴。给同学们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使同学们的脚步快一点。可是突然一个同学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想法,他说:“还有一半的路程。”就这样我的想法被打散了。
终于到了会议旧址,那里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不会查阅这里的历史,便在大门前细心的给我们讲解了这里的历史。我们听了这些历史对这里的历史更加了解了。接着我们参观了会议的旧址和毛主席的旧居。我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同一个小院里。而这个小院是一个人的私塾,而会议旧址就是以前的学生教室。则毛主席的旧居就是以前老师的办公室,而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人物有:毛泽东、张闻天和周恩来等各大领导人。集合了,集合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大项目。第二大项目的环节有:八班的同学演唱的《映山红》,《南泥湾》。舞蹈队的.表演,公安退休人员的讲话,老师带领我们宣誓,在宣誓过后,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新的品质、新的义务、新的责任。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经过了这次活动后,我觉得我们中学生应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自己的身体。因为今天这一丁点的路使同学们走的满身大汗,筋疲力尽,在这里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先辈,老红军们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走了这么长的路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多么坚强的意志。
我们要珍惜现在这金色的童年,要继承先烈遗志,为了实现我们光荣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我必须努力学习,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2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南楼为办公室、警卫连连部和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中楼为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赤卫队总部;北楼为军事指挥部。旧址内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
背景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起义军攻克了公安局大院,在这里宣告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权,后来因力量悬殊,起义军在国民党三个师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余部撤出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维持了三天后失败。
位置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之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攻克市公安局,并在此处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 当年广州苏维埃政府四面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大门后有花园,正中为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北楼为工农红军指挥部,南楼为警卫连连部,东北面为监狱,总面积5992平方米。
用途
大门正对的房子是广州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坐东向西,房子呈凹字形,为混合结构的两层建筑,面积约910平方米。楼下为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的办公室、苏维埃政府会议室,以及临时救护处。二楼南面有两个办公室,是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工人赤卫队负责人周文雍、杨殷、陈郁等的"办公室。北面是大会议室,周文雍曾在这里召开工人赤卫队骨干会议,指挥工人赤卫队战斗。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北面,有幢坐北向南,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是工农红军指挥部。面积约400平方米。楼下为会议室,二楼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副总指挥叶剑英、参谋长徐光英以及省委军委负责人聂荣臻等人的作战指挥室。秘书长恽代英亦在此西边的一小房间办公,起草苏维埃政府文件。办公楼南侧,有幢坐南向北、混合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约207平方米,是警卫连的连部和军械杂物仓库。办公楼东北角有幢两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824平方米,为苏维埃政府扣押反动政权人员的拘留所。 建国后,除工农红军指挥部及拘留所为市公安局使用外,其余建筑于1987年由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并按原貌复原,辟为广州起义纪念馆。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3
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各乡人民在广州城北牛栏岗一带大举抗击英侵略军后,省城东北郊及花县,增城、从化一带240余乡乡民在绅士王韶光、高梁材等倡导下,经两广总督批准,仿效石井乡的升平公社,在沙梨园建立东平公社。以武装本地人和客家人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为宗旨。主要领导人还有钟占棋、谢锡恩、周秉钧等人。东平公社成立后,东连鹿步、东圃各乡,北连从化、增城、花县,与升平公社形成了犄角之势。
现况
旧址尚有正门额,上刻 “东平公社 道光二十三年程?(yu,橘字没有木字旁)采题”,石门联为 :“东北苞桑固;平成雅颂登。”左右两门额分别题 “左藏器械”、“右藏粮食”。另尚保存碑刻4方,其中《创建东平公社碑记》于1963年移置广州博物馆碑廊。旧址现由东平小学使用。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4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仿佛就在我耳边阵阵地回荡;一张张为中华崛起而习文尚武、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我眼前不停地出现,我似乎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我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放眼今日,在这个纸醉金迷、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们当代“80后”、“90后”官兵又如何抵御重重诱惑,拒腐防变?我想,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最初的那份热血与激情去守住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国忠魂应犹在,虽说时境迁。问君能有几多情,恰似一腔热血献军营。随着讲武堂若隐若现地消失在视线里,我忽然得出这份感慨。是的,往事已成追忆,但变得只是时间,而那份坚持却将永远地驻守在我们的精神高地。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5
从历史书上,我知道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第一军校;知道了“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黄埔军校的摇篮”;还有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还出了新中国两个赫赫有名的大元帅——朱德和叶剑英。
然而,读讲武堂的百年历史,不如亲眼目睹讲武堂的百年沧桑。暑假里,我来到昆明翠湖边,一个米黄色走马转角式的洋房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就是那座被喻为黄埔军校摇篮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一座百年老军校。进入讲武堂观看它的内部设施,我不禁被它的庞然大气震撼,更被里面一件件尘封在历史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
然而最使我诧异的还是我听到的一段十分熟悉的歌曲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我想,许多同学儿时没少哼唱过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然而,在这个庄严肃穆的讲武堂里居然会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讲解员叔叔的解释,我知道了答案:这首儿歌使用的是欧洲儿歌的曲调,最早源自于10世纪格列高里圣咏,后来传入中国。词作家邝鄘根据此曲调填词,创作出歌曲《国民革命军》,这首歌成为北伐军军歌。原来,我在这里听到的旋律不是别的,正是讲武堂北伐军器宇轩昂的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听爸爸讲,以后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又用这个曲调填词创作了《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
哦!“两只老虎”居然还有这么多道道啊!
http://m.feic31.com/xueshengzuowen/22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