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九日观后感(通用5篇)

观后感 2025-06-12 点击: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旋风九日观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旋风九日观后感

《旋风九日》是一部外交题材纪录片,被誉为中国迈克尔?摩尔,曾拍摄《周恩来外交风云》在1998年获得5000票房的纪录片名家傅红星执导,是近二十年来最受瞩目的国产纪录片。影片以1979年 1月28日至2月5日,短短九天时间,就在中美建交元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为期九天,一直被视为改变中美两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外交大事件,第一次公诸于世。

这九日的影响力,影响了世界,中美“融冰之旅”名副其实,而这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段旅行,却并不是想象中的恭喜光临,一帆风顺。实际上,这九天的曲折险阻,风云变幻,都远非常人能想象,而电影,就是在海量的历史质量里捞干货给你看。

跟随当年的真实进程,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九天里,首次披露的“超规格待遇”,游行、暗杀、袭击,接连不断的意外,特殊环境下,必须最冷静的大脑,最缜密的思考,才能在瞬息万变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当时国际形式是那么复杂,这位伟大的老人一次有又一次化险为夷,挽狂澜于将倾。有趣的是,虽然因重中之重的重大题材,影片基本是不能有艺术加工痕迹的,可是影片仍然出现了一些让普通观众也能领会的黑色幽默,一群美国学生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还要意外的刺客,因为改变行路线引发大堵车,都有喜感,真实的未必就非得严肃,这也是中国电影逐渐进步的体现。

比宫斗,谍战,更惊险大气的的效果。来自真实,在各种类型中,只有纪录片能达到百分百的真实,也只有《旋风九日》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揭开历史最珍贵的真相。尘封近三十多年的共和国往事,10万多英尺的绝密资料,就这样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现在的80后,90后应该对着改变历史的9天一无所知,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娱乐生活让年轻人遗忘了当年的中国处境。冷战风云,立场权衡,发展利弊,困扰着还未崛起的中国。就在当时,美国已经孤立中国二十多年,在谈判桌上较量了十几年,双方斗智斗勇,不见硝烟的博弈也是空前紧张。正是这短短的九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大家现在可以在家看美国电影,看NBA比赛,可以去美国旅游,工作,甚至定居生育,都是拜那九天所赐。假设当年没有这此旅行,世界肯定不是现在的世界。

中国并不缺优秀的纪录片,只是缺明星式的纪录片,有影响力的创作者,遗憾总是要被弥补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没有,只是还未曾发生。值得欣喜,今年还没过半,就已经出来的两部星光闪闪包装到位记录片,除了《旋风九日》,另一部是柴静的《穹顶之下》,从两者不难看出纪录片的几个成功要素。

第一个成功点是要有大众关注的真材实料,《穹顶》有来自官方的数据和分析,有官方和各界的信息支持,加上主创的明星效应,构成了全民化的关注,可它毕竟是一部网络播放的电影,《旋风九日》作为一部历史重大题材影评,全部视频资料都是从美国高价购买,特别是一些之前从未曝光过的珍贵画面和历史细节,例如此次访美和多位政坛大佬的对话,例如鲜为人知的暗杀,例如演说和会晤的内容,这些资料的公开,对于现代史的普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篇2】旋风九日观后感

大型历史揭秘电影《旋风九日》讲述1979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对美国首次进行9天的正式访问的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对中国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无论是题材取舍,现实联系,还是艺术表现方式都有相当大的难度。策划和导演傅红星用“烫手的山芋”形容此类政治历史事件影像还原的难度,坦言“有顾虑但也有突破”。

显然,在艺术表达上,这部片子和过去的纪录片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它不再是简单高大上地陈述史实,而是以更接地气更亲民的表现形式,探索了纪录片的另一种表达和拍摄方式。在内容取材上,除了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叙事,片子还选择了通常纪录片不常有的很多小插曲小人物小细节,比如牛仔姐妹,年轻的新婚夫妇,邓小平看月球上带下来的石头那孩子般的神情,离美前的感冒动作等等;把9天中经历的困难和惊险事件以线索展开叙事,包括天气原因,反对派的表现,还有潜在的暗杀等等,都以故事片的表达方式渲染出来;为了吸引当下广大的年轻观众,大胆尝试包括穿插一些年轻观众更感兴趣更能体会的动画形式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突破以往纪录片的很多亮点。观众通过对小人物的同理心,对同时代人的见证表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这位老人的人格魅力,包括后期花絮的当下人物采访,使得人们很容易被拉入自己的人生,感染进而感动似乎是水到渠成。最后王铮亮的《还没来得及》以一股追忆隔代亲的暖心调子,让我们感受到其实邓小平更像自家可亲可爱的爷爷,贴切地烘托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

这部影片在采访人物上,看得出制作方极大的用心、热忱和诚意。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有关的近百位当事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美国前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前美国政要,均在影片中出镜并接受采访。导演傅红星说,能够邀请到美国这些政坛大佬出镜比邀请好莱坞巨星艰难百倍,“因为很多当事人年事已高,卡特91岁了,基辛格92岁了,老布什也已91岁且身体不好……所以要想把这段历史还原变得很迫切,我们的拍摄带有抢救历史的性质。”这一点,已经使得这部影片超越了一般纪录片而有了珍贵的史料价值。

影片也践行了傅红星导演强调的影片绝不会刻意回避任何一个敏感事件的努力,表现了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敦、西雅图,邓小平并不一帆风顺的旅程。九天里,游行、暗杀、袭击,意外不断,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尤其是反对派,公然挑衅和袭击的恐怖气氛,都被一一揭露和呈现。面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复杂情况,经历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他怎么走出这条路,都被放在世界格局的角度下观察、审视,非常生动,更能使观众感受到邓小平对那段历史的重大意义。

影片《旋风九日》的字面是一个时间概念,这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值得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这些日子背后所牵带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意义,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思想进程的一个厚积薄发的不得不。邓小平访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仅37天,是中美两个大国正式建交之后仅27天,是刚刚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是一个刚刚摆脱危难、冲破束缚的东方大国作出历史性重大抉择的新征程的一个标志。

中国自近代以来的闭关自守从来没有真正的打破,直到1979年邓小平访美,才算是真正开始破冰。邓小平访美后的改革成效也不是一个结束了的成功步伐,而是这个国家真正觉醒的开始。这正是历史纪录片《旋风九日》于今天和未来,真正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篇3】旋风九日观后感

一直以来,历史书上的伟人都是某种符号,面谱化、高大、空泛,但《旋风九日》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邓小平,亲切、真实、鲜活的贴近我的生活。这是一份宝藏般珍贵的礼物,这部纪录片揭开了尘封三十多年前中美建交初期的故事。从现代来讲,当年邓小平首次访美的九天时间里,所作所为所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有着非常久远的影响和历史意义,也正是他对美国的访问,才有了当今世界发展之格局,所以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故事主要聚焦在邓小平访美的九天时间里,以每天每时每刻,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捕捉,还原整个历史事件最真实的细节。首次揭开了尘封36年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美国上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其中感触我的有三点:其一在美国欢迎仪式上,当地极端分子对邓小平进行的袭击,事发前后的几分钟内,邓小平面不改色;其二邓小平受美国领导人之邀参加私人家宴,所体现出中美伙伴关系亲密的一面:其三邓小平一人出门见朋友造成美国历史上的最大堵车。这一次次事件,我们无不看出他对突发事件的沉着冷静,和他的访问对美国政坛领导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人处事的低调行为等,无一不体现出一个东方大国领导人所拥有的智慧和风度。可以说,他为中美建交打下了坚固基础,乃至现在都对世界格局影响之大。

邓小平生平“三落三起”为人熟知,但他未曾对此诉苦。这也许和他的性格有关,遇事沉着冷静。影片中,当访美的飞机从北京转到上海时,突遇上海大雾,机上所有人都慌作一团,邓小平却冷静地闭目养神。待机长将飞机平稳着陆时,全机人都激动地爆发出掌声,邓小平依然十分平静。

所以,三十多年后,当我们的摄制组去美国采访有关当事领导人时,他们都乐于谈起当年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还对邓小平访美期间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其成果自然不言而喻。

不禁反思现在的生活,90后的我没有经历祖国的动荡,一直安稳的享受着前辈留下的果实,对于所有历史我都是从书中得到从影片中看到,这部电影也是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要告诉我们年轻人既要关心小时代,也

要关心大时代,因为大时代对个人命运也有着深刻影响。我只有更珍惜当下的生活,认真工作,乐观的对待身边的一切事和人才对得起我所享用的一切。

【篇4】旋风九日观后感

  不管影片《旋风九日》最后票房如何,它接续严肃电影《闯入者》继续拷问*影市的历史使命已无可逃脱。

  《旋风九日》与《闯入者》一样,都具有穿越历史的力量,所不同的是,后者是艺术的纪录,而前者是纯纪录影像。《旋风九日》以*1979年第一次出***为背景,讲述时任**副*的*为时九天的出***奇遇。众所周知,1979年的中美建交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与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而这段*出***佳话正是历史要冲。《旋风九日》的出现,让*电影史和**史上有了第一部以*出***为主题的影片。

  **性是《旋风九日》最大特点。影片循着历史真实的轨迹,从**采购了大量当年一手视频影像,这批珍贵资料不仅弥补了**对这一历史的纪录空白,而且对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进行了解密。影像不仅记录了*1979年从**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的一路“超规格”待遇,还真实还原了*在这九天里遭遇的*、**、**以及各种“意外”,面对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充分展现了一位东方智者的涵养,也预示着东方大国在此后数十年的奋起与腾飞。此外,影片还以追访的方式接触了多为**政坛大咖,借基辛格、老布什等的视角回忆着*当年的不凡之旅。相比**一手珍贵影像史料之丰富,《旋风九日》**影像部分显得略薄,有些地方只能靠动画来丰富和弥补。

  《旋风九日》虽为纪录影像,可看性却远超一般娱乐片。*1979年九日的**之行,远比谍战片来得惊险刺激,*与各**要和**博弈所见睿智,是宫斗戏不能企及的,*当年的每一句言说,也比一般电影台词经典,尤其是九日里经历的各种反对和**等,一如陈可辛和陈德森当年以孙中山抵港为题材演绎的电影《十月围城》,也可堪称*版《**往事》。

  尽管首映礼上有老艺术家田华、王晓棠,名导翟俊杰、尹力捧场,影片片末甚至还有姚明、朗朗、柳传志、俞敏洪等跨界大咖以讲述着的身份现身,不少明星大腕还表示要自掏腰包包场,但《旋风九日》与王小帅的《闯入者》类似,任将陷入严肃电影市场之困。而且比《闯入者》遭遇的青春片挤压以及《速度与激情7》扫尾还更甚,《旋风九日》不仅要受青春片的扫尾,还要与强悍的《复仇者联盟2》正面碰撞。相比王小帅的境遇稍微乐观点的是,《旋风九日》由曾经推出过《*外交风云》的傅红星执导,该片曾在1998年创下过5000万的票房,这也是*纪录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时隔7年,*影市越发没了严肃电影的位置,纪录影片能否借着一代伟人*的光环为当下严肃电影博得一席之地,在此一拼。

【篇5】旋风九日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 6月30日,我参加局机关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影《旋风九日》。该片是36年来第一部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记录影片,展现在1979年美国上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真实的再现邓小平访美的外交形象。

影片的镜头把我们带到难忘的1979年,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真实“奇遇”。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邓小平虽然受到“超规格待遇”。九天里,游行、暗杀、袭击,意外不断,面对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倔强而睿智的老人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影片中还将有多位美国政坛人物,如基辛格、老布什等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之旅,比谍战宫斗还要惊险刺激的外交对决将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

观看影片后的我主要收获有:一是领袖风范。观众无不为74岁的邓小平副总理在短暂的9天中,参加了80场活动、20多次讲话、20多次宴会、10多次跟记者谈话,还遭遇反建交游行队伍的示威以及两次遭遇多路不明身份人员袭击,其惊险刺激的过程令世人惊叹。邓小平访美时的细节,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立体化的领袖形象。二是平易近人。当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美国三大电视台都对此进行了报道,邓小平舌战记者的勇气和智慧,更是成为了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宴席上,邓小平还友好地俯下身子亲吻美国孩童,这让在座的美国记者颇为震惊,在他们看来严肃的中国领导人是不会这么做的,邓小平的这一举止改变了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邓小平漫画形象首次出现。影片中总共有12段使用了邓小平的漫画形象,并且融合了方式、美式和日式动画风格。三是战略机遇。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厉行法治、从严治党、共建小康。四是干在实处。面对地区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统计改革,奋发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最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回望九十四载风雨历程的嘱托:牢记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不忘初心中行稳致远,在不忘本来中开辟未来,我们定能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答卷。

旋风九日观后感(通用5篇)

http://m.feic31.com/xueshengzuowen/227447.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