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汇编3篇

汇报材料 2024-03-26 点击: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汇编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寄托着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保护黄河都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再次走在了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市也再次崛起,黄河流域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科学抉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让黄河造福人民。

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出、低排放,可见,绿水青山才是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最大本钱。因此,在当前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刻不容缓。保护环境就是保持发展活力,改善环境就是筑牢发展根基,黄河流域各省区必须切实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以流域大保护促进区域大开发,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同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流域各省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黄河流域稳固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缺一不可,既要紧密联系实际,还要长远规划,以“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保护”,方能促黄河流域呈现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结合推进黄河治理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和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推动黄河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讲话》精神,主动树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的思维意识,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五个方面包容发展,共建共享黄河治理生态圈,在努力推动“大郑州都市区”经济地带建设中展现新形象。同时,结合博爱实际,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一轴两城五区”战略布局,,进一步落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县委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活动为载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做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审计任务,为博爱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力争在谱写博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写出浓重的一笔!

早在2008年,我们国家就曾经出台过限制塑料袋生产和使用的相关政策,塑料袋的使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持续活跃,一些商场、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将免费提供塑料袋当成了吸引顾客的变相促销措施;一些新兴经济、新业态比如快递、外卖的兴起,也使得过渡包装的问题十分突显;一些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仍然在生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超薄塑料袋。这些问题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激增,已给塑料袋的处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让“限塑”不得不再次提上治理的日程表。

塑料污染的治理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共同参与,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电商企业等塑料制品使用量大的行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限塑的规定,尽量减少塑料袋的提供,有条件的商家可以为顾客提供纸质等环保购物袋,同时要减少过渡包装,倡导消费者购买简易包装、环保包装的商品;希望大家要主动提高环保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生活的习惯,到商场超市购物时尽量采取自带购物袋的方式。购买外卖时,尽量自备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浪费,还要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出示范,让小朋友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篇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位于豫东平原,区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因夏王“太康”而得名,是中国锅炉之都、好人之城、道情之乡、纺织名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以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两个发力点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年,全县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66.5元、12479元,城镇化率40.0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

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18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0933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1471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

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xx位于豫东平原,区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因夏王“太康”而得名,是中国锅炉之都、好人之城、道情之乡、纺织名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以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两个发力点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年,全县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66.5元、12479元,城镇化率40.0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

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xx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18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0933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1471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

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汇编3篇

http://m.feic31.com/shiyongfanwen/211954.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